2023年第一个工作日,如何调整状态?1月3日上午,九龙坡区“积极心理学”大型心理健康讲座上,着名心理学家、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带来了一场名为《后疫情时代的积极心理重塑》的“心理指南”,指出新年新气象,需要整理心情,疗愈创伤,直面困难,迎接美好新一年。
据介绍,2020年九龙坡区和清华大学签订协议,打造九龙坡积极心理实践基地,该讲座是该项目的内容之一。接下来,该区将深入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,不断提升全区机关公职人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。
负面情绪超过1周就会对身体有影响
为何提倡积极心理?彭凯平教授指出,在疫情时代,⼈们的⽣活中出现了更多磨难、逆境以及不确定性,期间承受的⼼理压⼒让人感受到焦虑,恐惧、烦恼,杂乱,无助,甚至抑郁,“‘内卷、躺平、摸鱼、打工人’其实反映的是普遍的民众心理。”
“所有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。”彭凯平教授解释说,压力激素会使人处于一种应激状态,而负面情绪的本质是对压力的应激反应机制。进化心理学认为消极心理会促使人采取行动规避风险,但负面情绪持续时间不宜太长,如果持续时间超过1周,就会对身体有影响。
建议每天运动十分钟
如何克服负面情绪?彭凯平教授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,呼吁大家培养积极心态,“积极心态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,积极心理才能让人活得更好。”
他分享了调整情绪的积极心理“八正法”,包括平稳呼吸、闻香、抚摸身体、抬头挺胸、运动、专念、倾诉和写作。
他解释,心理学教授认为,吸气可以物理降低温度,安抚情绪。闻香是特别快的调整情绪的方法。闻香使人心情平静。抚摸膻中穴有舒缓情绪的作用,抚摸肚子,安慰肠胃也会使人类的心情好转,掌心有丰富的触觉细胞,鼓掌可以振奋心情。经常抬头挺胸可以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很好的缓解。他建议,每天运动十分钟,有条件的运动至少半小时,遇到负面情绪,找人非标准答案的诉说、聊天,有很好的调节作用。
不要躺平 调整情绪的积极心理
“不要躺平,不要宅,要动起来,做一点事,让自己有用,对调整心态也有帮助。”彭凯平教授以白熊效应实验为例,指出实验证明,逃避、压抑和控制疼痛、创伤或困扰都会导致这些心理症状以更负面的方式回归。
因此,用积极的心态来转移、替代和升华对调整心态会更有效,以“四有”(即有大爱、有快乐、做有用的事、有意义)目标来完成转移、替代和升华,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,“专注做事,产生澎湃的福流也能给人带来快乐。”彭凯平教授说。
此外,他推荐激发幸福能量的 “五施法”——颜施:笑、身施:动、言施:说、心施:悟、眼施:观。